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新聞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桌面演練首次舉行
《志愿服務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桌面演練首次舉行

    國家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出席演練活動

    5月5日下午,民政部救災司會同國家減災中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在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舉行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桌面演練。國家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出席演練活動并講話。

    參與桌面演練的包括壹基金救援聯(lián)盟、中扶人道救援隊、藍豹救援隊、仁愛救援隊、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卓明方舟減災事業(yè)服務中心、蒼南縣壹加壹民防救援中心等多家民間救援機構。

    竇玉沛:支持鼓勵引導

    社會力量參與減災救災

    竇玉沛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在近年來歷次重大自然災害應對過程中,各類社會力量充分彰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積極響應、勇于擔當、樂于奉獻,作為政府救災力量的有力補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政社協(xié)同救災的良好氛圍。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第八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舉辦這次演練活動很有意義,對推動社會力量有序有效開展救災,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效應。通過演練可以進一步操練政府救災應急響應預案,以互動的方式對社會力量參與救災過程作全景式掃描,檢驗梳理社會力量參與救災機制、流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提高政府救災部門和社會組織協(xié)同救災的意識和效率,對今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實際行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竇玉沛副部長強調,減災救災是政府與社會共同的使命和責任,民政部門將一如既往支持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減災救災工作。希望各有關社會組織弘揚公益慈善精神,踐行人道主義理念,強化規(guī)范管理,不斷提升專業(yè)能力,加強協(xié)調協(xié)作,在今后減災救災實踐工作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社會力量參與救災信息服務平臺

    2015年10月,民政部發(fā)布《關于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社會力量參與救災行動評估,建設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信息化平臺。此次桌面演練展示了信息服務平臺的重要作用。

    此次桌面演練主題是“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協(xié)同”,演練場景設定為我國某省發(fā)生里氏6.5級地震,造成部分建筑倒塌,交通、通訊中斷,受災人口超過百萬。災情發(fā)生后,民政部與受災地區(qū)指揮部積極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通過信息平臺支持引導有關社會力量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和優(yōu)勢,有序參與災情收集和快速評估、應急響應、過渡安置、恢復重建等工作,協(xié)同開展救災行動。

    在信息收集階段,民政部代表表示,社會力量參與救災信息服務平臺是一個聯(lián)系中央民政部門、地方各級民政部門、社會組織的信息平臺。政府和民政部門信息收集的特點是系統(tǒng)、全面和準確,但由于規(guī)范性和程序性,時效上可能不如媒體或其他社會組織快。社會組織收集災情的特點是局部性強、細節(jié)豐富。進一步加強合作和溝通,可以提高災情收集質量。

    民間災害信息收集機構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卓明志愿者內部使用民政部的災害信息員手冊作為規(guī)范,重點采集村組、社區(qū)層面的信息,目的是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基礎上,摘選編輯,分析解析當下災情重點,為社會組織快速準確決策提供依據(jù),并且糾正謠傳的不實信息,消除不良影響。同時將收集到的信息向政府信息平臺報送。

    在緊急救援階段、過渡安置和恢復重建階段,民政部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協(xié)調服務中心和社會力量參與救災信息服務平臺,以及地方救災協(xié)調服務中心,將發(fā)揮重要的協(xié)調、信息樞紐作用。

    全國信息平臺向各社會組織實時推動災情、政府部門投入的救災資源和采取的救災措施;收集地方報送需求信息,在平臺發(fā)布;收集匯總社會組織能夠提供的物資和服務,根據(jù)實際需求統(tǒng)籌協(xié)調,并向地方服務中心推介。

    當?shù)厣鐣M織將災情和需求報告當?shù)胤罩行?,并提出行動請求。全國性社會組織和跨區(qū)域社會組織,則向民政部服務中心提出行動請求,并在行動中與任務完成后向當?shù)胤罩行姆答佇畔ⅲ纬尚畔⒑头盏难h(huán)。

    那么如何加入平臺?全國性的社會組織,根據(jù)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數(shù)據(jù)和年檢情況試行授予賬號,成為平臺服務對象。地方性社會組織,可以經過地方民政部門推薦,成為服務對象。平臺運行機制會進一步完善,將發(fā)揮作用好、運行規(guī)范、信息透明、災區(qū)群眾評價較高的社會組織吸收到平臺當中。

    在行動評估階段,民政部將借鑒蘆山地震社會組織參與評估的經驗,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委托第三方進行評估。評估結論會作為今后支持協(xié)調的參考依據(jù)。

    ■ 本報記者 王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