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璇
“5月12日,我希望能屏蔽掉自己的朋友圈。今年已經(jīng)第8年了,我不想再次陷入那樣的悲傷。”經(jīng)歷過汶川大地震的袁孝偉如是說。
8年前,袁孝偉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失去了右臂,身體和心理都經(jīng)歷了普通人無法面對的困境。8年后,他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9名騎友一起完成了一次長達50公里的深山騎行。
“我一直都保持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習慣,我不想被特殊對待。”袁孝偉在騎行途中對記者說。
8年前的那場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省北川中學的高二(6)班正在上著化學課。剎那間,整棟教學樓開始猛烈晃動起來。幾秒鐘的工夫,位于3樓的教室下陷至1樓,不少同學被壓在坍塌的教室下,袁孝偉也是如此。
這場震級高達8級的汶川大地震,造成罹難人數(shù)約7萬人,受傷人數(shù)3萬多,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到8000多億。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
由于右手被死死地壓在廢墟下,袁孝偉的身體動彈不得。此時,連續(xù)不斷地哭聲、喊聲、求救聲通過坍塌的磚石水泥的縫隙傳到他耳朵里。但不到30分鐘,這些聲音漸漸變?nèi)?,幾乎都聽不見了?/p>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手臂的疼痛已經(jīng)漸趨麻木,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在袁孝偉體內(nèi)油然而生。他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位被困的女同學,兩人迅速成為互相打氣求生的伙伴。“再過5個小時,我們就可以出去了”,“再過3小時,我們就得救了”,彼此的相互鼓勵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生的渴望,給了他們堅持等待救援的勇氣和毅力。
不斷襲來的睡意和疲憊感使袁孝偉意識到一定要保持清醒。“你先睡10分鐘,到點我叫你。”不知道彼此呼喚了多少回,整整等待48小時之后,他們終于獲救。
“我當時很疲憊,一度出現(xiàn)了幻覺。夢到出去回家吃飯,然后又回來了。”袁孝偉說。
獲救之后,由于長期的壓傷導致右胳膊軟組織全部壞死,他不得不面臨一次重大的抉擇:保命,還是保胳膊?
“我想既要胳膊又要命,兩者都要!”不愿接受這一現(xiàn)實的袁孝偉對這個只能二選一的問題給出了一個頗為“意氣用事”的回答。躺在綿陽的醫(yī)院里,生怕水泥墻再次坍塌的他久久不能閉眼。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保命。截肢的那晚,他是一個人度過的。
地震之后山里僅有的道路幾乎完全堵塞,袁孝偉的家距離北川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因此父母不能在第一時間出來。據(jù)說,震后許多出來尋親的人都碰到了二次坍塌事件,喪失了生命。
截肢后的一個星期,袁孝偉轉(zhuǎn)至重慶的一家醫(yī)院。在轉(zhuǎn)院的火車上,他第一次與父母聯(lián)系上。他回憶道,當時被壓在廢墟下的時間久了,已經(jīng)有了放棄的念頭,唯一期待的是能與母親聊天,想聽著她的聲音離開。在他眼中,母親以前是個很嘮叨的人,但當時只希望身邊能有她的陪伴,哪怕她就在廢墟外也好。
“地震時手機完全沒有信號,我的父母聯(lián)系不上我,跑遍一座座山頭去找信號,終于在第五天聯(lián)系到了我。”袁孝偉說。
當父親見到他時,看到兒子劫后余生的欣喜明顯超過了對他斷臂保命的悲傷,“起碼命是保住了。”父親這樣說道。然而在這場地震中,袁孝偉48名同班同學中,有19名卻再沒有機會和父母相見了。
活下來,就是幸運的
2008年8月20日,經(jīng)歷3個多月治療的袁孝偉重新回到北川中學的臨時教學點,準備來年的高考。此時的他,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重新?lián)炱鹇湎碌墓φn,而是如何在最短時間里掌握左手寫字的技能。另外,由于左手部分神經(jīng)受損,這項困難的任務變得難上加難。
袁孝偉說:“左手寫字特別費勁,答完一份考卷,背心都會濕透,我急得都想把卷子撕了。”然而,絕處逢生后的袁孝偉已經(jīng)慢慢學會砥礪前行。經(jīng)過兩年艱苦努力,袁孝偉不僅寫出了一手蒼勁有力的好字,而且在2010年考入天津體育學院,成為當時村里的第二位大學生。
進入大學生活,袁孝偉得到過很多幫助,他被選為班長,成為全系第一批學生黨員。但他從沒有主動說起自己是“5·12地震”的幸存者,因為那時心里還有所介懷。
“那場大地震的確給我內(nèi)心帶來了極大的傷痛。高考前,每每上語文課讀到關于親情或感情文章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地震中離開的同學和朋友,內(nèi)心深處便會蹦出一股火兒,好幾次都直接在課堂上摔書出門。”袁孝偉用“憤青”來描述當時的自己。
袁孝偉這樣的心理狀況從2013年的四川雅安蘆山地震之后便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當聽到消息時,在自習室學習的袁孝偉油然而生出一股悲憤,手里握著的筆也在微微顫抖著。“如果地震是一個實物體,我想馬上把它消滅掉。”地震第二天,他便向?qū)W校申請,要前往雅安用專業(yè)知識幫助震區(qū)傷員恢復。從當時的受助者到此時的幫助者,他在完成身份的轉(zhuǎn)化。
起初,袁孝偉戴著假肢投入到地震志愿者的隊伍中。他生怕傷員看到自己的真實狀況后會懷疑他的能力:只有一個胳膊的人怎么給他人做治療?但沒想到一次意外之舉,讓他看到了自己殘疾的一面給災區(qū)傷員帶來的巨大鼓勵。
“當時有個傷員傷得很重,甚至想放棄,誰勸都不管用,我就當著他的面,摘下自己的假肢,他一看就傻眼了,接著我就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鼓勵他重新振作。”袁孝偉說。
即便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身殘志堅可以給更多人帶來激勵,但“殘疾”這兩個字眼也是他最不愿意聽到的。大學時有一個專門由殘疾人組成的班,很多身體正常的學生出于不想給自己生活添麻煩的緣故,都表示“不愿意和殘疾人一起”。起初,對于這種歧視和偏見,他會義憤填膺地反駁。但慢慢地,他開始用行動而非爭論證明自己的價值。“身體殘疾我需要正視,這已經(jīng)是事實,我不能逃避。雖然身體功能有缺陷,但我有頭腦,會一直把自己當成正常人看待。”袁孝偉認為。
袁孝偉的輔導員李濤老師曾告訴記者:“孝偉是個特別樂觀陽光的孩子,他不僅對生活感恩,而且堅強自立,從需要幫助,到完全自理,再到開始為周圍人付出,讓我們每個人都很感動。”而袁孝偉卻說:“其實正是很多老師和同學的信任讓我找到了生命的價值,我相信只要不斷努力,未來的生活會無比精彩。”
不談5·12
5月12日這天對于任何經(jīng)歷汶川地震的人來說,都是難以忘卻的。“這天遠遠比生日對我重要得多。”袁孝偉說。
2008年那場地震,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過,它是事實,這是不能忘記的,但它卻讓袁孝偉實現(xiàn)了生命的又一次蛻變。“需要抓住如今和未來的生活,而不是再次回憶過去的悲痛。”袁孝偉這樣說。
當年地震中活下來的同班同學或多或少都在從事與公益相關的活動,比如有的為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家庭籌款等。而袁孝偉則成了唯一一名全職的公益人,目前供職于四川省綿竹市殘疾人社區(qū)康復服務站。這是2008年震后,由國際助殘(Handicap Internatinal)在當?shù)胤趸ǖ囊患夜娣照尽?/p>
當他與那些同學聚在一起時,經(jīng)常會說“不談5·12,只要在一起”。
“當震后我回到北川看同學朋友時,彼此間只會擁抱,不會再說別的。”袁孝偉說。
當被問到今年的5月12日有何打算時,袁孝偉說:“我要去德陽參加一場幫助殘疾人的治療師考試,所以今年就不能回去了。”篤定地前行在人生道路上的袁孝偉,腦后的5·12已經(jīng)漸行漸遠。
■ 本報記者 張璇